WFU

網站頁籤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被忽略的全球第三大死因-肺阻塞


作者:馬瑞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

提及全球的主要死因時,我們會首先想到心臟病和癌症。然而,你知道嗎?全球第三大死因,其實是一種長期被大眾忽視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我們通常稱之為「肺阻塞」。

肺阻塞是由環境及基因共同造成的氣道和肺泡異常,會導致持續的、進行性的氣流阻塞病患會表現出慢性呼吸道症狀(呼吸困難、咳嗽、痰液分泌等)合併肺功能檢查異常,是一種異質性的肺部疾病。

長期的吸菸是肺阻塞的主要風險因素,除此之外,長期吸入某些有害物質,如工業粉塵、化學氣體、煙霧,甚至是空氣污染也可能導致肺阻塞。

然而,這些慢性呼吸道症狀在疾病初期往往不明顯、進展緩慢,以至於許多患者直到病情進一步惡化,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導致疾病中晚期時才獲得診斷或方才願意接受治療

這也是為何肺阻塞能夠成為全球第三大死因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們要提高對肺阻塞的警覺性,並在出現持續的呼吸困難、咳嗽、痰液分泌等症狀時及時尋求醫療幫助。


那麼,對於肺阻塞,我們該如何防治與治療呢?





對於肺阻塞的防治,第一步就是避免吸菸和長期吸入有害物質(如:二手菸)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如果你已經有吸菸(包含電子菸等新興菸品)的習慣,戒菸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因為這是目前唯一可以無論肺阻塞嚴重程度,具實證減低死亡率的不二法門

除此之外,也可以盡量避免已知生活和工作環境容易暴露的吸入性有害物質(如:於室內裝修時戴上防護性口罩)。

對已經確診的肺阻塞患者,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防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一般治療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戒菸、肺復健、疫苗、日常生活習慣調整、飲食均衡及營養補充等。目前針對嚴重並容易急性發作的肺阻塞,三合一藥物已經具減低死亡率的實證研究結果,搭配專業並足夠頻率的肺復健更相得益彰。

若嚴重影響血氧穩定或高二氧化碳血氣分壓的族群可能接受氧氣治療、呼吸器治療,亦能降低死亡風險。最後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進行手術或介入性肺減積治療,甚至肺移植手術。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由醫生評估給予個別化的治療方案。

生命在呼吸之間,肺阻塞是一種常被我們忽視,但實際上非常嚴重的疾病。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對這個疾病有所了解和警覺,並採取有效的預防配合醫師治療措施。

如果尚未戒菸,請勿猶豫拋去惡習,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讓我們一起對抗肺阻塞,保護我們的呼吸健康



《本文章經同意轉載自高醫醫訊112年8月》


相關文章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關於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您最想問的幾個問題


作者:林育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醫師




1. 我真的需要換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在門診,醫師指著螢幕上的X光跟您宣告:「你這個關節退化很嚴重,都沒有軟骨了,必須要換人工關節。」

這時,您的心裡浮現一個念頭:「我真的需要換嗎?」事實上,不能只看X光來決定要不要換人工關節,舉例來說,有人可能X光看起來膝蓋關節退化特別厲害,但是他只是反覆偶爾痛個幾天,還能站還能走,生活上都還過得去,人工關節手術對這樣的人幫助並不大,而且還要承受手術風險,實在划不來。

但是今天若您的膝蓋關節嚴重退化,嘗試過很多的治療,像是吃藥、打針、復健、針灸,效果都不太好,漸漸痛到走路都不太好走,已經影響生活,這時就是您真的需要換人工關節的時候了。


2. 我的狀況適合換嗎?


當您真的需要換人工關節時,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這個問題了。手術一定要在麻醉之下進行,有些人的身體狀況,大病沒有,小病還好,麻醉及手術風險就相對不高。

但是有些人身上糾纏著許多慢性病,若是控制良好倒還好,若是控制不好,麻醉及手術風險就會相對提高。所以醫師常常要衡量的,便是手術為這個病人所能帶來的好處以及壞處的多寡。

若好處多過壞處,那您的狀況就相對適合接受人工關節手術,若壞處大過於好處,通常醫師就會請您三思,而這些通常都是需要醫師、病人和家屬一起討論做出決定的。


3. 換完就能正常了嗎?


當您前面兩關都通過,心理大概也準備好要接受人工關節手術,這時就會想到這個問題了。我换完就能正常嗎?還是換完就殘廢,準備申請殘障手冊?其實都不是。

這裡有個常常被忽略的重點,就是術後復健。您想想看,過去您的關節退化疼痛期間,因為比較少活動,關節周圍的組織都沾黏變緊,肌肉也都萎縮無力,即使您今天換了人工關節,關節變全新的,但也不會馬上恢復正常,您還需要放鬆您變緊的組織,加強您無力的肌肉,才有機會恢復正常。

所以醫師只是幫您把壞掉的關節換成新的,至於您的關節功能是否能恢復正常,就要看您有沒有認真做復健,所以恢復的程度是掌握在您自己手裡。


4. 換完還會再壞掉嗎?


有些人期待換完後,就能有金剛不壞之身,但就算是鋼鐵人,也會有損壞的時候。所以這一題的重點,是看您怎麼使用及對待您的關節。

如果您一直操它,一直用不當的方式對待它,它過不久還是會損壞,那是不是盡量減少關節的活動,才能用得久?其實也不是,您不常使用它,它的功能也只會愈來愈差。

所以我常說,照顧關節就像談戀愛一樣,要用恰當的方式善待它,拿捏要剛剛好,過猶不及。至於什麼是"恰當的方式"?就要請教您的醫師。

不過有一個鐵律和您分享,就是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強化及控制,能夠降低關節的損壞,簡單說,就是這些肌肉能夠分散掉部分關節的受力,延緩它的磨損。相信您會期待您的新關節壽命長久,而肌力訓練能夠幫助您達成這個目標。


5. 我想用好一點的人工關節,可以嗎?


隨著醫學及科技不斷地進步,在人工關節手術中,您當然是可以有一些相對較好的選項,不過通常也都伴隨著相對較高的價格。在人工關節材料及設計上,有較耐磨的襯墊、活動角度較大的設計以及針對您骨骼關節形狀客製化的人工關節等選項。

在手術方法及過程上,有微創、電腦輔助導航、機器手臂以及智慧化術前計畫軟體輔助等選項。在術後疼痛及併發症控制上,有止痛效果較好以及副作用較低的一些藥物選項和給藥方式可供選擇。

在術後功能恢復上,也有客製化復健及運動訓練指導等選項。不過要提醒您,不是每個選項都一定適合您,此外,每個人狀況不盡相同,適合他的選項不一定適合您,所以手術前一定要仔細詢問您的醫師。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您更加認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也祝您和您的關節相處融洽,長長久久!




《本文章經同意轉載自高醫醫訊112年12月》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