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肺癌的內科治療趨勢


作者:楊志仁/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高醫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

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群,而非小細胞肺癌有包括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肺癌等等。

以小細胞肺癌而言,如果只是局限在一側的肺部,可以考慮使用化學治療加上放射線治療來控制,但如果是已經擴散出去的末期小細胞肺癌,則是以化學治療為主,如果經濟許可的話可以再多加上免疫治療,在存活率上有顯著的提升。

而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話,如果是鱗狀細胞癌的話,要看是不是適合使用免疫藥物或者是免疫藥物加上化學治療,一般會先將癌細胞玻片做PDL-1的染色,如果是高表現而條件又符合,則可以考慮申請健保給付使用免疫藥物。

但如果染色表現比較低或無表現的話,也可以考慮自費免疫藥物加上傳統化學治療,這樣的處方相對於只接受傳統化學治療還是有相當不錯的預後。

而針對不是鱗狀細胞癌的病人,其中最多的是肺腺癌,這大概佔了所有肺癌的70%左右,肺腺癌跟抽菸大多沒有相關。

根據研究顯示,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認為是因為有驅動基因造成癌細胞不斷增生分化轉移和擴散,如果藥物能精準攻擊這些驅動基因相關的訊息傳導路徑就有機會讓癌細胞死亡。

所以一般我們會先找看看開刀、支氣管鏡切片或是電腦指引切片等取得的肺癌組織有沒有驅動基因,如果有的話就可以針對這些驅動基因給予精準的標靶治療,往往會有非常戲劇性的改善。




這也就是這幾年最火熱的肺癌精準醫療對症下藥,驅動基因中在各族群是不一樣的,在東亞族群包括台灣在內最多的是EGFR,其次是ALK,另外ROS-1的檢測也很重要,最主要是這三種基因突變健保有對應的鏢靶藥物可以使用,健保依照檢測結果給付,病人不用有額外的負擔,而效果都相當的不錯。

至於其他的突變就比較少了,一般可以考慮做次世代基因分析,從組織或者是血液中去找尋看看有沒有驅動基因,一旦找到這些罕見突變的話,目前許多藥物已經陸陸續續通過美國和台灣藥物食品管理局的允許可以使用。

雖然有些藥物很昂貴,但是也有很多臨床試驗可以加入,免費取得這些藥物,而健保署也研擬通過這些罕見突變的給付,這部分可以和治療的醫師討論看看。

而肺腺癌卻又沒有驅動基因的話,也是可以考慮依照PDL-1的結果跟健保署申請使用免疫療法或者是自費免疫療法再加上化學治療,相對於傳統的化學治療而言,這樣的治療在整個反應率和存活時間都有明顯的延長。

總之對於肺癌的治療最重要的還是戒菸,避免危險因子,也針對家族史等有高危險族群作低劑量斷層,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如果是晚期才發現也不要輕易放棄,這幾年已經有相當多的藥物發展出來,除了原本的化學治療藥物之外,鏢靶藥物以及免疫藥物也在肺癌治療的角色上扮演重要的位置,這些新的藥物也可以讓病人過上有品質的生活。


相關文章





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肺癌的簡介和早期診斷


作者:楊志仁/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高醫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

依照衛生福利部公布的資料,癌症已經是40年連續都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更是癌症死因中排名第一,在110年共有10,040人死於肺癌,依照國健署的最新統計,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全國約84%,但如果是第四期就只剩下11.6%,所以如何能夠早期偵測早期治療應當是當務之急。

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抽煙、二手煙、廚房油煙、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環境污染放射治療以及ㄧ些致癌物質的暴露。




早期的實證醫學研究顯示,定期照X光或者是痰液的細胞分析都不能夠早期診斷肺癌,也就是說當X光看得見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末期了,但是標準電腦斷層的輻射大概等於350張左右的X光輻射量對人體可能有一些風險,所以有了低劑量斷層的發展。

它的輻射量大概低到介於15到50張X光,而我們一般生活的背每年是大概是80張的X光片,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得到電腦斷層的優勢但又沒有高輻射造成的風險,是目前最重要的肺癌篩選工具。

在2010年的時候,美國一個國家贊助的大型研究(NLST),針對一天抽一包抽超過30年的重度抽煙的病人分成兩組,一組在兩年內一年一次的低劑量斷層共三次,另一組則依照X光的結果讓醫生自行判斷是不是要做電腦斷層或進一步檢查。

這兩群病患在追蹤五年之後發現定期做低劑量斷層的族群,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20%,這主要在於低劑量斷層可以早期偵測到小的初期的癌症而給予手術切除治療。

這樣的結果也是讓大家對於早期的肺癌偵測和治療有了信心,但不同於國外產生肺癌的族群大多是抽煙的病患,在國內很多罹患肺癌的病患並沒有抽菸的病史。

2021年世界肺癌年會中,臺大楊泮池前校長發表臺灣Talent研究,這是結合17家醫學中心針對沒有抽煙,但是有家族史、二手煙、陳舊性肺結核或肺阻塞以及常常煮飯又沒有開抽油煙機的族群總共12,000病患做低劑量斷層檢測。

結果發現大概有2.6%的病患最終被證實是肺癌,如果有一等親家族史的病患甚至可以高達3.3%,也因此這幾年台灣低劑量斷層用來做肺癌篩選的比例越來越高。

為防止濫用,臺灣肺癌學會訂出做低劑量斷層適當的族群標準,第一是年齡介於50到80歲,重度抽煙的病人,目前人還在抽煙或者是戒菸時間還沒有超過15年的民眾,第二是有家族史的民眾也可以建議接受低劑量斷層的篩選,此外,有慢性肺病史、氡暴露以及石棉暴露的民眾也可以和醫生討論看看要不要做。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肺癌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早期診斷並且早期治療都可以有相當不錯的預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