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告別疲憊,輕鬆愛上運動:認識簡單、安全又有效的超慢跑


作者:郭力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

你是否常常覺得跑步很累、關節不舒服,甚至擔心運動時容易受傷呢?其實,我們不需要追求快速的奔跑,一種由日本運動生理學家田中宏曉博士提出的運動方式-超慢跑(Slow Jogging),或許是更適合我們的選擇!

它強調的是輕鬆、愉悅的速度慢跑,比走路稍快,但仍能讓人感到輕鬆自在。這種運動方式不僅容易上手,還能帶來多種健康效益,讓你無痛運動,輕鬆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什麼是超慢跑?


超慢跑的核心概念在於愉悅與輕鬆,而不是速度。通常速度約為每公里7至9分鐘(每小時4~6公里),大約與快走的速度差不多。然而,超慢跑採用的是慢跑的動作模式,因此能夠帶來比快走更高的運動效益。

為了更清楚理解,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傳統慢跑與超慢跑的差異:




此可見,超慢跑以其低速度、小步幅和較小的關節衝擊力,成為了一種更平易近人的運動方式。


超慢跑的四大好處


超慢跑之所以受到歡迎,正是因為它能為我們的健康帶來多方面的益處:

1. 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超慢跑的步幅小、速度慢,使得膝關節、踝關節和脊椎受到的衝擊力更小,特別適合大部分人。

2. 提升心血管健康:
慢跑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氧運動,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並有助於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 促進心理健康:
輕鬆的跑步節奏能夠減少壓力、焦慮,甚至改善憂鬱情緒,許多跑者在運動後會感受到愉悅感。

4. 有助於體重管理:
雖然超慢跑的強度較低,但其能量消耗與一般慢跑相近。更重要的是,由於強度低,我們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這更有利於燃燒脂肪,達到體重管理的效果。


哪些族群適合超慢跑?


超慢跑的低門檻和多重益處使其成為許多族群的理想運動選擇:

  • 運動初學者:超慢跑能幫助他們輕鬆入門,逐步養成運動習慣。
  • 關節問題患者:由於對膝關節的壓力較小,超慢跑能幫助他們保持活動度。
  • 年長者:超慢跑降低了運動的負擔,有助於他們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 體重過重者:在減少關節壓力的同時,超慢跑也能幫助他們燃燒脂肪。


然而,也有一些族群在進行超慢跑前需要特別注意:

  • 嚴重心血管疾病個案:在運動前應先諮詢醫師的專業意見。
  • 嚴重關節炎或骨折未癒合者:雖然超慢跑的衝擊力小,但仍可能對患處造成負擔。
  • 平衡感不佳者:應選擇更安全的運動方式,例如水中運動。



如何正確執行超慢跑?


掌握正確的技巧能讓我們更安全、更有效地享受超慢跑的益處:

1. 保持直立姿勢:
眼睛平視前方,肩膀放鬆,避免身體過度前傾或後仰。

2. 步幅縮小:
目標是每分鐘約180步,讓腳輕輕地著地,感受輕盈的步伐。

3. 腳掌著地方式:
以腳掌的前1/3部分輕柔著地,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對膝蓋的壓力。

4. 呼吸自然放鬆:
保持自然的呼吸節奏,目標是能夠輕鬆地與人交談,避免過度喘氣。

5. 慢慢增加時間:
初學者可以從每次10~15分鐘開始,然後逐漸增加至30分鐘以上,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時間。


何時應該停止超慢跑?


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發出的訊號非常重要。若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專業意見:

  • 胸悶、胸痛或呼吸困難:這可能是心血管問題的徵兆,應立即就醫。
  • 嚴重關節疼痛:可能代表運動過度或跑姿不正確,需要調整或休息。
  • 頭暈或失去平衡:可能與血壓問題或脫水有關,應立即停止並補充水分。
  • 極度疲勞或身體異常不適: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過勞警訊,應停止休息。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了解超慢跑,並鼓勵你輕鬆地開始享受運動的樂趣!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淺談台灣男性的沉默殺手:食道癌


作者:陳以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內科助理教授

您有使用菸、酒、檳榔的朋友近日有吞嚥困難、胸口疼痛或異物感、以及體重減輕的現象嗎?小心,這可能是罹患食道癌的徵兆!





食道癌在民國109年國健署公布的總人口台灣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九名,於男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更上升為第五名。食道癌好發的年齡為50-60歲,這些人大都肩負家裡經濟重擔,因此得病後影響家庭甚至國家的經濟甚鉅。

由於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約三分之二的患者發現食道癌時都已是晚期(第三、四期)。食道癌的防治在台灣可說是越顯重要。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為長期菸、酒、檳榔的使用者,三樣物質都使用的患者會比未使用的人高了60~100倍的機率罹患食道癌。其中飲酒更是食道癌產生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此外,若您喝一瓶啤酒後就會臉紅,更是有八成以上的機率為酒精不耐症的患者。酒精不耐症(Alcohol intolerance)為人體代謝酒精的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因基因突變,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而使得致癌物乙醛大量累積,進而誘發出癌症。

據統計,台灣漢民族約有一半左右的人為乙醛去氫酶突變型,若又大量飲酒就易造成食道癌、口腔癌的機會,不可不慎。其他食道癌危險因子包括已經患有頭頸癌、口腔癌病史者;據高醫吳宜珍教授團隊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約10~15%的病人會合併有食道早期病變,因此這類病患一定要定期接受食道癌篩檢。

早期食道癌病人本身不太會有症狀,等到出現了吞嚥困難、異物感時往往腫瘤都已長的很大顆壓迫到食道管腔,治療往往須接受手術、電療或化療。

早期食道癌治療效果相當好,有些人甚至可接受胃鏡方式切除病兆保留食道,無須接受手術或是有外觀的缺損。因此食道癌的早期篩檢就顯得重要。食道癌的篩檢除了需靠胃鏡以傳統白光下做檢測外,以窄頻影像技術(narrow band image)或是碘液化學染色法(Lugal chromoendoscopy)更能大幅提升診斷率。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有先進的內視鏡搭配碘液化學染色法可篩檢出早期食道癌,篩檢過程約10到15分鐘,目前也無須額外收費,鼓勵有上述危險因子或是有症狀的病友一定要來接受食道癌篩檢!

近年來,國健署也積極推廣酒精不耐症的民眾應該要減少酒精攝取。目前是建議一般喝酒不臉紅的民眾,男性一天小於兩瓶啤酒(300cc/瓶),女性小於一瓶啤酒的酒精量;對於喝酒會臉紅,也就是酒精不耐症的患者會建議盡量不飲酒。

我們高醫胃腸內科團隊和史丹福陳哲宏博士合作,發展非侵入性的檢測:用唾液就能檢測酒精去氫酶的基因型,快速且準確。目前也都不收費,歡迎有飲酒的患者至門診衛教諮詢!


《本文章經同意轉載自高醫醫訊113年2月》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