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認識大腸瘜肉


作者:蔡一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腸胃內科醫師


什麼是大腸瘜肉?


大腸瘜肉是大腸內壁上突出的異常組織,通常呈現小凸起形狀。大多數瘜肉是良性,但部分瘜肉可能發展為大腸癌,特別是腺瘤瘜肉。因此,及早發現並處理瘜肉對預防大腸癌至關重要。


大腸瘜肉的成因


遺傳因素:家族中若有瘜肉或大腸癌病史,風險較高。
飲食習慣: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可能增加發生風險。
生活方式:吸菸、酗酒、久坐缺乏運動都可能增加瘜肉的形成機率。
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病。


大腸瘜肉的症狀


大部分瘜肉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但有些人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大便帶血或顏色變深,腹瀉或便秘持續不適(裡急後重),腹痛或脹氣,瘜肉過大甚至引起阻塞。




如何檢查大腸瘜肉?


糞便檢查:檢測是否有潛血反應。
大腸鏡檢查:最精確的方法,可直接觀察並切除瘜肉。


如何治療大腸瘜肉?


內視鏡切除:大部分瘜肉可透過大腸鏡切除,快速且安全。
手術切除:若瘜肉過大或有惡性病變風險,可能需手術處理。


預防大腸瘜肉的方法


健康飲食: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果、全穀類,減少加工食品和紅肉的攝取。
保持運動:規律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
避免不良習慣:戒菸、戒酒。


多久需要追踪


追蹤時間取決於瘜肉的數量、大小、類型及切除是否完全等等因素,可再與醫師討論。


定期篩檢


政府針對大腸癌的篩檢部分,由原本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清血檢查,於今年度(2025)下修至45-74歲,以及40-44歲有家族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皆納入篩檢範圍。


結語


大腸瘜肉是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早期發現是關鍵。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定期檢查,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風險。如有相關適應症,可利用大腸鏡檢查兼治療。









《本文章經同意轉載自小港醫院港醫健康通訊2025年2月》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白斑治療新進展


作者:陳玠勳醫師 • 藍政哲部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部
 
白斑(Vitiligo,俗稱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色素疾病,病人常會出現邊界明顯、形狀不規則的雪白斑塊。據估計,人口中約1至2%的人患有此病,其中約有半數病人會在20歲前發病,約1/5有家族史。

白斑雖然相對不少見、不會致命、也無傳染風險,卻有可能蔓延擴散,有礙觀瞻,對於病人而言往往是很大的心理及社會負擔。

儘管目前白斑的致病機轉尚未完全明瞭,但學界中盛行的理論有自體免疫失調、末梢神經異常、先天黑色素細胞缺陷、黑色素自我毀滅等假說。

白斑的治療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少病人會因為外觀問題而求助於皮膚科。首先,白斑容易因皮膚受到傷害而產生新的病灶,因此須小心避免讓皮膚受到傷害或創傷。外出時也要盡量避免長期日照並注意防曬,以免曬傷或產生新的病灶。

依據白斑病灶型態,主要分為非分節型及分節型白班,其中以非分節型白斑最為常見,通常呈兩側對稱分佈,另外可再依侵犯範圍區分成局部型、廣泛型及全身型等三種類型,而分節型白斑則較為罕見。

目前白斑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可依照病況採取不同的方案,而這些治療可大致分為兩大方向:(1)白斑活動期時減少黑色素破壞及(2)白斑穩定期時刺激黑色素生成。


(1)白斑活動期減少黑色素破壞


白斑活動期時,皮膚容易受到傷害而引發新的白斑,因此需要讓攻擊黑色素細胞的免疫系統穩定下來,以達到減少黑色素破壞的效果。穩定免疫系統的方式有外用藥膏、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脈衝式類固醇治療(pulse steroid therapy),以及最近陸續發展的新型口服小分子免疫標靶藥物(JAK inhibitor),對於白斑的控制有不錯的效果。

醫師會根據白斑病灶部位、範圍大小、及目前病情穩定與否來選擇合適的治療。當早期黑色素破壞沒有那麼嚴重時,可給予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並佐以照光治療去刺激黑色素的修復。若病灶不大,我們也可以先予以外用藥膏控制。

但當這些治療效果有限時,目前最新標靶藥物(JAK inhibitor)的問市受到很大的期待,有許多臨床研究證實JAK inhibitor對於穩定難治型白斑是有效的。而JAK inhibitor之所以對於白斑控制有效是因為它直接打破惡性循環,透過阻斷JAK傳訊,抑制淋巴球攻擊黑色素細胞,並達到阻止新白斑生成的效果。


(2)白斑穩定期刺激黑色素生成


由於長期使用這些口服藥物副作用相對較多,所以一旦疾病進入穩定期,我們便會暫停口服藥物,並給予外用藥膏及照光治療來維持治療。

在穩定期白斑的治療中,增加黑色素生成最廣泛運用的方式是照光及雷射。照光對於白斑的治療除了可降低促發炎性細胞因子外,同時也可誘導毛髮中黑色素母細胞的移動及增生,進而達到黑色素恢復的效果。

最常採用的方法有窄波段紫外線B光(narrowband ultraviolet B,波長 311nm)、低能量氦氖雷射(He-Ne laser)、準分子光(excimer laser,波長 308nm)及光化學療法(psoralen and ultraviolet A , PUVA)。若病程已穩定,色素移植也是一項不錯的治療選擇。




白斑並非不治之症,但對於外觀的影響甚大,若發現自己身上有些雪白斑點或斑塊,可盡早至皮膚科門診就醫。

而白斑的治療選擇非常多樣,從傳統的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至最新發展的小分子口服標靶藥物,再搭配上適當的照光治療,透過醫師評估後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並提供最佳的治療計畫。早期診斷並適時介入治療,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果。










《本文章經同意轉載自高醫醫訊113年1月》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