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認識大腸瘜肉


作者:蔡一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腸胃內科醫師


什麼是大腸瘜肉?


大腸瘜肉是大腸內壁上突出的異常組織,通常呈現小凸起形狀。大多數瘜肉是良性,但部分瘜肉可能發展為大腸癌,特別是腺瘤瘜肉。因此,及早發現並處理瘜肉對預防大腸癌至關重要。


大腸瘜肉的成因


遺傳因素:家族中若有瘜肉或大腸癌病史,風險較高。
飲食習慣: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可能增加發生風險。
生活方式:吸菸、酗酒、久坐缺乏運動都可能增加瘜肉的形成機率。
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病。


大腸瘜肉的症狀


大部分瘜肉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但有些人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大便帶血或顏色變深,腹瀉或便秘持續不適(裡急後重),腹痛或脹氣,瘜肉過大甚至引起阻塞。




如何檢查大腸瘜肉?


糞便檢查:檢測是否有潛血反應。
大腸鏡檢查:最精確的方法,可直接觀察並切除瘜肉。


如何治療大腸瘜肉?


內視鏡切除:大部分瘜肉可透過大腸鏡切除,快速且安全。
手術切除:若瘜肉過大或有惡性病變風險,可能需手術處理。


預防大腸瘜肉的方法


健康飲食: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果、全穀類,減少加工食品和紅肉的攝取。
保持運動:規律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
避免不良習慣:戒菸、戒酒。


多久需要追踪


追蹤時間取決於瘜肉的數量、大小、類型及切除是否完全等等因素,可再與醫師討論。


定期篩檢


政府針對大腸癌的篩檢部分,由原本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清血檢查,於今年度(2025)下修至45-74歲,以及40-44歲有家族史(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皆納入篩檢範圍。


結語


大腸瘜肉是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早期發現是關鍵。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定期檢查,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風險。如有相關適應症,可利用大腸鏡檢查兼治療。









《本文章經同意轉載自小港醫院港醫健康通訊2025年2月》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