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淺談脂肪肝炎-別讓你的肝臟「油滋滋」!

作者:王志文/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




案例故事:一位上班族的健康警訊


40歲的李先生是一名忙碌的上班族,長期外食、經常應酬、愛喝手搖飲,下班後習慣躺在沙發上滑手機。某次健康檢查時,醫師告訴他:「你的肝功能指數超標,肝臟有大量脂肪堆積,已經是『脂肪肝炎』了!」

李先生驚訝不已,從沒想過自己會罹患肝病,甚至疑惑:「脂肪肝炎是什麼?該怎麼辦?」


什麼是脂肪肝炎?


脂肪肝炎是由代謝異常引發肝臟細胞內堆積過多脂肪,造成慢性發炎反應的疾病,正式名稱為「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MASH)」。若未妥善控制,可能進一步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臟猶如一座工廠,當工廠內堆滿油脂垃圾(脂肪),機器(肝細胞)就會受損、罷工,嚴重時甚至失去功能。


這些症狀別輕忽!


脂肪肝炎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病情進展,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1. 容易疲倦肝臟代謝異常導致能量不足。
  2. 腹脹、食慾不振、下肢水腫可能為肝硬化及腹水表現。
  3. 皮膚暗沉、黃疸肝臟解毒功能下降所致。

許多患者都是透過健檢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如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才驚覺異常。此外,脂肪肝炎也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功能惡化有密切關聯。


為什麼肝臟會「油滋滋」?


脂肪肝炎常見風險因子包括:
  1.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BMI>24,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
  2. 飲食不當高糖、高脂與油炸食品。
  3. 缺乏運動長時間久坐,脂肪代謝變差。
  4. 糖尿病與高血脂影響肝臟脂質代謝。
  5. 藥物影響如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

李先生就是典型案例,BMI高達28、每天一杯全糖珍奶,幾乎沒有運動習慣。


逆轉脂肪肝,你可以這樣做!

  1. 飲食控制少油、少糖、少精緻澱粉;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及含Omega-3的魚類。
  2.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
  3. 定期追蹤每半年檢查肝功能與腹部超音波。
  4. 體重減輕研究指出,減重超過10%可顯著改善肝纖維化。
  5. 改善飲食質量採用類地中海飲食,減少含糖與高飽和脂肪的超加工食品。
  6. 戒酒與戒菸對所有 MASLD 患者皆應強烈建議。


藥物治療現況


目前最具潛力且已有第三期臨床證據支持的藥物包括Resmetirom與 Semaglutide。

Tirzepatide對合併肥胖的MASLD患者也顯示良好效果。

FGF21類似物如Efruxifermin為新興療法,對改善肝纖維化具潛力。

傳統藥物如Pioglitazone與維生素E仍有療效,但適用族群較小。

所有藥物均應搭配生活型態調整,以發揮最大療效。



藥物總覽





預防勝於治療!


脂肪肝炎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與其等到肝臟受損才後悔,不如從今天開始:

✔ 戒掉含糖飲料,改喝無糖茶或檸檬水。
 飯後散步10分鐘,促進消化、減少脂肪囤積。
 控制體重,將BMI維持在18.5-24之間。


結語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脂肪肝炎初期往往沒有明顯不適,卻可能悄悄惡化,帶來嚴重後果。如同李先生的例子,只要願意改變生活習慣,肝臟就有機會恢復健康。從下一餐開始,為你的肝臟「減減肥」,讓它重回健康狀態吧!




《本文章經同意轉載自高醫醫訊114年7月》


🌱🌱更多資訊請點擊以下連結🌱🌱